中国民企融资环境报告:2020

2020-04-27 泽平宏观

upfile


导读


民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贡献了中国经济的“56789”,但民企信贷资源却与其经济地位不匹配,体现在信用利差高企、信贷占比低、存在融资隐性门槛。2020年,在新冠疫情冲击下,民营及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进一步凸显。本文从企业融资结构、金融机构资金投向两维度,深度透析民企融资难贵的现状与根源。


摘要


从当前民营企业融资现状来看,民企融资规模大幅低于国企、成本全面高于国企、且结构更加单一。总量来看,2018年民企平均融资规模仅为国企的12%,且2016-2018年复合增速低于国企6个百分点。结构来看,民企对短期贷款依赖度高,占比达72.8%,而国企融资结构相对均衡。成本上看,民企贷款、债券和民间借贷利率均超国企,其中民间借贷利差高达349BP。非标融资来看,民企对非标融资依赖度更高,因此金融严监管对民企融资造成更大冲击,非标融资规模、占比急剧下滑。


从金融机构资金投向来看,除股权融资外,民企在各渠道的融资能力均落后于国企。信贷融资方面,民企信贷规模、占比均远低于国企,2019年民企新增信贷占比虽较2018年大幅提升7个百分点但也仅为42.5%,与民企经济贡献度远不匹配。债券融资方面,民企债券发行量占比不足5%且2017年以来持续下滑,2018年起民企多数月份净融资额为负。股权融资方面,2019年民企、国企股权融资规模分别为4159、3451亿元,民企略高但总规模较小,无力填补所有制歧视产生的信贷、债券融资的缺位。非标融资方面,金融去杠杆以来,影子银行规模大幅萎缩,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下降,加剧民企融资压力。


整体而言,2010-2013年,民企信贷融资通畅。2014-2016年,民企信贷融资收缩,债券、非标成为重要补充。2017-2018年,严监管和去杠杆背景下民企债券、非标融资全面收缩,叠加国企去杠杆减少了对民企资金的融出,银行惜贷,民企陷入流动性困境,信用违约爆发。2019年以来,政策支持下民企信贷融资有所改善,但与经济贡献度仍远不匹配。


民企融资难贵,根源在于三大层次五大原因。金融体系层面,一是我国以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为主,民企获得的金融资源有限。金融机构层面,二是监管、制度、风险收益等因素导致银行偏好国企,民企融资受到挤压;三是2017年以来金融去杠杆“一刀切”,部分依赖非标融资的民企融资压力加剧。民企经营层面,四是中小微民企资产规模偏小、缺乏抵质押物;五是部分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经营不规范、负债率过高等问题,难以达到银行授信标准。


建议:

1)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2)积极贯彻“竞争中性”、破除所有制歧视,引导资金流向民营和小微企业;

3)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完善商业银行激励机制及考核指标;

4)金融去杠杆不能“一刀切”,应引导影子银行健康发展;

5)民企需规范自身经营,防止杠杆过快扩张,切实提高核心竞争力。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