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事业的三大隐患

2024-06-11 心流网

upfile


2023年5月,我曾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一篇评论,题目是《大数据与大思想》。当时,大数据概念刚刚兴起,人们轰轰烈烈地在大数据如何如何大的“大”字上做文章。


我隐隐觉得,在数据生产上一个劲儿地鼓吹“大”,太可怕了。因为,中国在这方面太有经验了,是吃过爆亏的,比如“大炼钢铁”“大跃进” 等等,血的教训历历在目。


所以,我在文章中呼吁,要注意数据的运用,不要单拼产量,而应多产生对人类大大有利的“大思想”。这些“大思想”,应该是从0-1的原创思想,而不应该是毫无营养的“思想垃圾”。


upfile


10年过去了,中国政府在世界范围产生了这种“大思想”。标志有两点:一是将数据列为生产要素,这肯定能算成经济思想的创新;二是数据资源可以列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这两条相辅相成,前者是理论创新,后者是实践创新。要是用毛主席当年评价农民运动的话,就是“好得很”。


数据要素的提出,有5年的时间了;数据资源能入表,也快半年了。但现实却很冷酷,喊的继续高喊,入表的企业却观望不前,数据事业仍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


upfile


日前,全国数据资源调查工作组发布的《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3年)》报告称,2023年,中国数据生产总量达32.85泽字节(ZB),同比增长22.4%。但总产量中,只有2.9%被保存。存储数据中,一年未使用的占比约四成。


眼看这些数据,三点隐忧从我心底油然而生。


一是,中国数据生产量虽然位居世界第二,但浪费数据的情况更为严重。就像利用自然资源一样,我们的模式是高耗能、高污染,显然不能持续。


二是,数据流通交易市场经营惨淡。数据资源入表的前提条件是要能给企业带来收益。如果企业的数据没有存储、不能加工成有经济价值的商品、不能在市场上交易挣到钱,企业的入表积极性自然不高。


更加不乐观的是,中国数据交易所成立了几十家,交易场所成立的速度远比市场发展的速度快。比如,贵州大数据交易所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成立的交易所。2015年开张时曾扬言,其年数据交易额要达到3万亿。但将近10年后的2023年,交易规模只有30亿,相比初心,差距有1000倍之多。


三是,数据技术并没有公开宣传的强大。数据,从生产、存储、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都渗透着技术基因。比如,人工智能就是数据技术的缩影,我们没有过硬的技术,不仅是芯片治不好,就连华为手机也用不上5G技术。


第一次机器革命我们错过了,千万不要再错过以数据技术为基础的第二次机器革命了。


END

www.flcccc.com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