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必看】猪圈数据比猪崽更值钱?一文读懂养殖数据如何从“资源”到“资产”

2025-07-24 心流网

如今,数字经济浪潮正在席卷全球,数据成为了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要素。对于传统养殖业而言,数据不仅是日常管理的“记录本”,更是能转化为真金白银的“新资产”。在国家“数据二十条”政策与财政部《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的双重驱动下,养殖业正迎来一场从“数据资源”到“数据资产”的革命性变革。


upfile


一、政策东风:数据资产入表成刚性要求

2024年1月1日,财政部强制实施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明确,数据资源可确认为无形资产或存货。


这意味着,养殖企业通过智能养殖、环境监测、供应链管理等环节积累的高价值数据,有机会从“费用化支出”转变为“可量化资产”,直接释放数据要素的经济价值。


这一政策不仅为上市公司合规披露提供了依据,更推动了养殖业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迈进,助力行业完成从资源化到资产化、资本化的跨越。


二、数据资源VS数据资产:一字之差,价值天壤


1. 数据资源:原始、散乱、潜在价值待挖掘

数据资源是未经加工的“原始素材”,包括:


  • 养猪/牛/羊:出生日期、疫苗记录、体重曲线、饲料消耗等;

  • 水产养殖:水温、溶氧量、投饵量、鱼虾死亡数量;

  • 家禽:产蛋量、孵化率、舍内温湿度;

  • 通用数据:饲料原料批次、兽药使用记录、市场行情等。


这些数据如同“手机里存的照片”,看似杂乱无章,却蕴含着未被激活的潜力。


2. 数据资产:加工后“能赚钱的数据”


数据资产是经过治理、分析后,能直接创造经济收益的“精修照片”。


其核心特征包括:

  • 确权性:归属权明确(如企业专利数据库);

  • 收益性:直接降低成本或提升利润(如精准营销减少广告浪费);

  • 可控性:通过技术加密和管理制度保障安全。


一句话总结:

数据资源是“你养过的每一头猪的日记”,数据资产是“把这些日记整理成能贷款、能卖钱的存折”。


图片


三、养殖业数据资产化实践:从“养数据”到“赚大钱”


案例1:奶牛健康档案变“抵押存折”

北京首农将60万头奶牛的“体重+健康档案”整理为数据资产,评估价值达2000万元,并成功用于银行抵押贷款。

这一模式将原本沉睡的养殖记录转化为可流通的金融资产,为规模化养殖提供了新融资渠道。


案例2:饲料化验单省下数百万元

首农进一步将2.8万条饲料化验单转化为“饲料检测数据资产”,通过精准配料分析,每年减少饲料浪费数百万元。

数据从“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彰显了精细化管理的价值。


案例3:葡萄数据打造品牌溢价

上海马陆葡萄将“光照、糖度、溯源码”等生长环境数据与品质信息结合,打造为“数字土特产”。

消费者扫码即可验证产品真实性,品牌溢价大大提升,实现了从“卖产品”到“卖数据”的升级。


案例4:水产数据险开拓保险新赛道

保险公司利用水产塘口的水质监测数据和死亡记录,开发出“水产养殖气象指数险”。

一旦受灾,系统自动触发理赔,养殖户敢扩大规模,保险公司也获得新盈利点,形成双赢局面。

案例来源:承信三农、经济参考报、农业机械学报


如何实现数据资产化?关键看两点

(1)能否赚钱或省钱:数据需直接关联经济效益(如降低成本、提升收入);

(2)能否被整理得“可信、可用、可卖”:需通过技术治理确保数据质量,并通过确权、加密等手段保障合规性。



看到这里,到底如何从“凭经验养猪”到“靠数据赚钱”?养殖业是否能抓住这一机遇?想获取详细的数据资产入表方案吗?关注我们,下期更精彩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