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国企改革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石

2019-11-15 心流网

11月12日,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下称会议)传递出信息——落实好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抓紧研究制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时间表、路线图。


upfile


国企历来是金融支持的重点领域之一。根据监管部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末,国企贷款余额已经达到47.7万亿元。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对于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起到积极作用。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国企改革与金融防风险攻坚战之间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宏观杠杆率偏高是金融脆弱的根源之一,近年来杠杆率又主要集中在企业部门尤其是国企,所以下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强化财务硬约束,把国企杠杆率降下来,进而降低整个宏观杠杆率,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方面。


去年4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明确指出,要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分部门、分债务类型提出不同要求,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尽快把杠杆降下来,努力实现宏观杠杆率稳定和逐步下降。


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最新报告,自2017年二季度以来的十个季度中,非金融企业杠杆率除了有两个季度有所回升,其余各季度都是下降,由2017年一季度的161.4%下降到今年三季度的155.6%,下降了5.8个百分点,去杠杆取得良好成绩。


但值得关注的是,根据上述报告,国企债务占比基本处于上升态势,现在已经占到大约六成多。因此,下一步政策需要更针对国企去杠杆,而国企去杠杆主要是针对僵尸国企和融资平台。


在改革内容上,此次会议提出“强化财务硬约束、削减和规范补贴”,与混改、国资监管等重要内容并列,对于防范国企金融风险具有针对性。


在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看来,这种并列的提法是过去不曾有的,显然是强调国企财务风险防范的问题。这显示,决策层希望通过国企改革的方法,来化解财务和金融风险,国企成为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重要战场之一。


此前国资委明确了国企高质量发展新目标——国企效益、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回报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资产负债率“四升一降”。李锦认为,这是从正面“主动性”促进发展,防范风险。而强化财务硬约束、削减和规范补贴则是从背面“防御性”防风险。正反两手都采用,是今后三年防范国企金融风险的重要议题。


国企是“共和国长子”。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1.8万亿元,同比增长7.4%,实现净利润2万亿元,同比增长8.9%,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此次会议进一步提出,要从国家整体战略出发,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要求,聚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全面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有理由相信,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三年行动方案的落地,国企将迈向财务更稳、结构更优、效益更好、质量更高的发展,金融防风险的基石也更为牢固。


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会议。会议表示,国资委承担着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要集中力量攻坚,举全委之力,配备精干队伍,会同有关部门成立专门工作班子,深入调查研究,把工作抓紧、抓细、抓实,在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制订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


李锦认为,后续会盯住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各项目标,落实主体责任,理清责任链条,拧紧责任螺丝,提高履责效能,打通关节、疏通堵点、激活全盘,使各项改革都能落地生根。按一般规律,预计从现在起到明年两会前,应该是研究制定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重点时期,最迟也应在明年上半年公布。


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李丹丹,本文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