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指引》加速信托业净值化转型

2020-10-12 心流网

upfile


在“资管新规”的要求下,信托产品净值化转型的大势已不可逆转。不久前,由中国信登、信托业协会、中债估值中心等联合制定的《信托公司信托产品估值指引(征求意见稿)》(简称《估值指引》)下发至信托公司,以求统一信托产品净值化标准,指导信托公司开展业务实践,更好地落实净值化管理理念和监管政策要求,加快信托产品的净值化转型。


upfile


品估值指引体系发布


一家信托公司人士表示,继银行理财之后,信托产品亦将开始净值化转型的探索之路,以后信托产品将和基金、银行产品一样,只能看到净值的变化。


而《估值指引》的发布绝非空穴来风,相关监管部门关于建立统一的信托产品估值体系就已有筹划。8月20日,在中国信托业协会与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举办的“信托产品估值”主题活动上,多家参会的信托公司人士均表示,对信托产品估值予以高度重视,认为此次发布的《估值指引》有利于指导信托公司更好地落实净值化管理理念和监管政策要求,加快信托产品转型和回归本源,逐步打破刚性兑付。


净值化转型的探索道路


在上述背景下,信托公司通过开发净值型信托产品加快净值化转型的步伐。净值型信托产品不设预期收益率,以公布净值为准,侧重资产配置,允许净值持续波动。如此一来,信托公司履行了受托义务,信托投资者也实现自负盈亏。能够有效化解信托公司面临的刚性兑付压力,回归业务的本质和根源,加快向专业化资产管理机构的转型。


但仍需要看到,目前市面上信托产品仍以固收类为主。信托行业在净值化转型方面主要面临的压力依旧来自于客户群体的接受度。对信托公司来说,如何让投资者区分不同产品的产品风险等级,及其风险匹配是目前有待完善的问题。一般而言,固收类的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较证券投资类产品的投资者要低,因此就需要为非标产品的净值化设立过渡期。目前,大量投资者将信托产品默认为固收类产品,在短时间之内恐怕难以接受新的公允价值及净值计算方式。在保证过渡期产品稳定的情况下,给投资者合理的预期,以达到投资这类产品的投资者认可的风险匹配度。


难点在于非标资产转型


对于信托业而言,如何推动非标资产转型就成为信托公司的难题,这其中核心就在于如何对非标产品进行估值。非标产品的估值在现有固定收益类产品转换为净值化产品的过程中,信托公司需要更多解决的仍是市场接受度的问题,这个过程需要有条不紊的推进,不可操之过急。基于现有的固定收益类产品的交易模式,在过渡期内做到产品净值波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后续可以依靠二级市场交易获取更加市场化的公允价值,甚至创造交易工具来平抑产品净值的波动。


也有信托行业的专业人士也认为,信托产品估值也面临估值方法缺少行业性可执行标准,基础资产数据可获得性、及时性和准确性有限,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缺少统一估值标准和方法,信托公司人员、系统配置不足等困难。另一方面,信托产品净值化氛围和习惯尚未形成,投资者教育和市场认可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非标产品如何估值


按照《估值指引》相关要求,信托公司需建立估值管理委员会作为估值管理机构,负责全面统筹估值工作。另一方面,针对非标债权类资产的估值方法,《估值指引》也给出了详细说明。对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进行公允价值评估时,信托公司应假定估值日发生了出售该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交易,并以此假定交易的价格为基础,计量该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公允价值。


《估值指引》表示,在估计某项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公允价值时,信托公司应从该债权的自身情况和市场环境出发,充分考虑市场参与者在选择估值方法时关注的各种因素,并选取适当的市场数据作为估值参数。信托公司应当对各种估值方法形成的估值结果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后确定最合理的估值结果。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